上海中医药大学MTI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5100)(2019年修订)

发布者:外语教学发布时间:2020-05-25浏览次数:1124

一、专业概况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语学科列为上海市教委和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规划,2002年由国家批准成立全国第一个中医外语硕士点,现已成功培养28名毕业生。以中医外语硕士点建设为基础,学校外语中心于20148月正式获得国家批准招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科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专门成立中医外语研究资料室,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外语中心积极与校内外多部门、机构合作共建多元化翻译实习基地,如ISO/TC249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际教育学院、《中医药文化》杂志社、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等;安排全体研究生就读期间参加一次海外访学交流项目。经过多年建设,本学科研究团队已成功完成各类中医专业英语相关课题三十余项,如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卫计委等政府文件翻译,编撰、出版教材译著二十多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


二、培养目标

1.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并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队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有志于中医翻译事业并有能力从事中医药对外交流与传播,为中医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2.掌握扎实的翻译基本理论和较为宽广的中西医基本知识,全面发展学生熟练的中西医翻译专业技能,适应中医药行业发展和国际化战略所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中医药翻译人才

3.身心健康。


三、研究和实践方向

1. 医学(中医药)应用文翻译

2. 中医药典籍翻译

3. 中医药国际标准翻译

4. 中医药临床术语翻译与应用

5. 中医药翻译与跨文化传播

6. 中医药国际教育与传播

7. 中医药外宣翻译等


四、在校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一般为五年。如有特殊情况,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与二级学院同意,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可再延长一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按照全国及上海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学位课程学习不得少于42学分。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规定如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必修或选修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

2.0

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0

必修

医学英语应用

1

60

2.0

必修,限选一门

医古文

1

70

3.0

专业必修课

翻译概论

1

36

2.0

必修

英汉笔译

1

36

2.0

必修

汉英笔译

1

36

2.0

必修

口译基础

1

54

3.0

必修

医学英汉互译实践

2

40

2.0

必修

中医笔译

1

36

2.0

必修

中医口译

2

36

2.0

必修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

2

36

2.0

必修

中医外宣翻译

3

36

2.0

必修

翻译工作坊

34

64

4.0

必修

专业限选课

中医药国际标准翻译

2

36

2.0

选择不少于4门,必修

中医国际教育与传播

2

36

2.0

中医翻译与跨文化交流

2

36

2.0

计算机辅助翻译

2

36

2.0

中医翻译批评与赏析

4

36

2.0

MTI论文写作

4

36

2.0

第二外国语(日语)

2

60

2.0

*中医学基础

1

70

3.0

选择不少于3门,必修

*正常人体解剖学

1

42

2.0

*中国医学史

1

36

1.5

*方药学

1

70

3.0

*针灸学

1

42

2.0

黄帝内经专题研究

2

40

2.0

金匮指要

1

40

2.0

伤寒经纬

2

40

2.0

生命科学前沿与技术

1

30

1.5

医学心理学

2

36

1.5

专业选修课

中医古籍校读法

2

54

2.5

学生根据兴趣和方向选课

中医文献学

2

54

2.5

中医药信息学方法与科技创新

2

32

1.5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1

40

2.0

医学哲学

2

40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

1

18

1.0

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

1

40

2.0

翻译实习与实践

翻译实习

34


6.0

必修





选修课及讲座

根据研究方向,由导师和学生商定




选修

*的课程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 德育教育

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做好言传身教,不断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和学术道德的水平。

2.课程教育

专业课采用导师授课、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由导师在培养计划表中列出所需阅读文献,要求研究生阅读,考核方式可采用文献阅读记录(心得)和专业小论文的形式。专业课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3. 翻译实习

实行研究生院、外语中心及实践基地分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

根据导师培养方向及个人发展要求,安排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翻译技能培训、实习基地讲座及各种翻译项目实践,在实践中将翻译专业理论、技巧与中西医翻译材料融会贯通,体现本专业的优势特色。应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基地翻译实践,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课题或独力申报研究生有关项目。

4. 学位论文

通过学位课程考试、翻译实习考核和开题报告后,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类型为案例分析报告或调研报告:

1)案例分析报告以一个或一组主题相关的典型翻译实践任务/项目为中心,针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专业翻译的角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论文类型包括:笔译实践操作类、翻译项目管理类、翻译术语库类、翻译项目语料库类、项目质量审校类等;

2)调研报告以语言服务行业中的某一方面/现象/群体/企业为中心,针对具体问题,从专业翻译的角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展开调研,收集并分析数据,以得出结论。论文类型包括:翻译政策类、翻译项目管理类、翻译实践操作类、翻译工具类、翻译行业调研等。

论文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成果应为翻译实践提供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参考,能对专业翻译形成新认识,体现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先进行预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按流程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

5. 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与本专业有关学术论文的若干规定》,硕士研究生应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可以是论著或综述。

6. 翻译硕士学生在读期间,鼓励报名参加人社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二级笔译考试,并争取通过。

7.翻译、教学和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的教学实践和不少于15万字的翻译实践(其中2/3的内容须与医学和中医相关,并提供相关证明以及翻译任务的原文和译文),以提高专业能力。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