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法》视角下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新路径探索——上海外国语大学张爱玲教授主讲专题讲座

发布者:外语教学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10

11月5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秘书长张爱玲教授应邀为外语教学中心教师开展题为《〈学位法〉视角下的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题讲座。张爱玲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 

讲座开篇,张爱玲教授梳理了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脉络。自2007年翻译专硕项目推出以来,该领域在分类培养、办学规模和培养质量上均取得显著进展,2025年9月第一批翻译专博学生的入学,标志着高端翻译人才培养迈入新阶段。结合《学位法》正式生效的时代背景,张爱玲教授强调,面向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研究生教育需承担支撑、引领、示范作用。她详细解读了学位法改革的核心内容,提出将“学位论文”以外的其他形式成果纳入评价体系,并围绕“抓分类、抓要素、抓内容”的“三抓”原则,阐述了翻译专业硕博士学位评价标准在法律、制度、实施层面的重建路径。

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行业变革,张爱玲教授聚焦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与“特色标准”,深入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议题。她提出,应通过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整合优质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新型培养路径,助力国家新一轮战略发展对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

讲座结束后,现场老师们围绕讲座核心内容展开热烈交流。大家就翻译专业学生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实践成果评价的操作细则、校企协同的深度合作模式等问题与张爱玲教授深入探讨,现场互动氛围浓厚。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立足政策导向、紧扣行业需求,为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对今后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次专题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学术交流的优质平台,更为高校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将推动外语中心在《学位法》框架下持续优化培养体系,为我国翻译强国建设输送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