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办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成功举行。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开幕式、主旨报告、高峰访谈、院长论坛四个部分组成。来自国内外翻译与国际传播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兄弟院校相关学科院长、外语教学中心全体教职工、翻译硕士研究生、历届毕业校友以及线上观众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出席开幕式现场并致辞的领导和嘉宾有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鸿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施建蓉、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舒静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会长单宝枝。他们对我校中医外语学科和中医翻译人才培养2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指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我校中医翻译人才培养更好地对接国家中医药国际传播战略和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大胆创新、交叉融合,为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推动我国中医外语教学与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开幕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周恩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分别邀请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世界传播学会前主席卡洛琳卡洛威托马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名誉会长、资深翻译家潘文国教授,复旦大学翻译系创始系主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理事长、资深翻译家何刚强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荣誉院长、教育部全国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副组长、资深翻译家柴明颎教授做主旨报告。托马斯教授从他者视角论述了共情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意义。潘文国教授简要回顾了典籍英译的发展历史,建议通过译文和原文、译文和译文之间的比较研究,提升典籍英译的准确性、文化性和有效性。他尤其强调夯实中医翻译人才古文功底的重要意义,对中医典籍要“读懂、读通、读新”。何刚强教授首先指出机器翻译不能取代人的翻译,他从“读者是谁”和“效果如何”两个方面强调中医对外翻译要兼顾学术性、专业性和普及性。新时代翻译的境界、语境和场景发生了改变,中医英译可以通过学术性翻译和宣介性翻译两种方式展开,同时要提升中医翻译人才的语言能力、技术操作能力、文化鉴别能力和语用(互文)能力等。柴明颎教授基于2022年《中国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以及《中国翻译人才发展报告》,对翻译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和教学诸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
在高峰访坛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庄智象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丁年青教授和潘文国、何刚强、柴明颎教授一起分别从学科定位、跨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理论应用等视角阐述了各自对于中医翻译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并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引发了阵阵掌声。
在院长论坛环节,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屈文生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娅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孔祥国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陈骥教授分别交流介绍了各自院校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办学特色和师资培养情况。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李永安教授和广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蒋基昌教授从中医翻译原则和评价两个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心得。
外语教学中心党支部书记高芸做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论坛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反响热烈,对所有与会的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外语教学中心将以本次高峰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总结中医药外语和翻译人才培养经验,更好地培养国家所需的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翻译人才,为中医药国际传播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外语教学中心
2022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