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曾经繁华的城市、热闹的校园突然安静下来。疫情面前,有这样一群任劳任怨、自告奋勇的志愿者,他们来自外语教学中心中医翻译硕士研究生团体,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共同承担起疫情防控的责任,一起守护着校园和社区的美好,携手筑起了亮丽的战“疫”风景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青年学子的风采。
袁恺文是2019级翻译硕士研究生,学生党员。4月1日,她参加了上海市团委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提供的“爱心云托班”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所学,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在线讲授主题为“了解《黄帝内经》,居家健康生活”的课程,简要介绍《黄帝内经》及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分享《黄帝内经》关于“天人相应”“未病先防”等养生理念,介绍现代生活中养生调摄的方法,特别是居家学习期间如何健康生活,让小朋友们在课程中感受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领悟我国古代先贤的生命智慧。
李添爱和袁恺文同为2019级翻译硕士研究生,学生党员。4月10日,学校进入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驻楼辅导员在宿舍群内号召学生党员组建楼栋志愿者队伍,两位同学报名参与了第一批志愿者。
志愿者群体采用分组制度原则,身穿防护服,戴N95口罩,五天一轮进行服务,于早、中、晚时段分别进行配送,主要工作是为宿舍楼搬运物资,为同学们发放三餐、抗原试剂盒,并收倒垃圾。4月16日,袁恺文和李添爱同学参与了楼栋内曙光中药强身饮和一日三餐的发放。由于当日是送餐到户的第一天,志愿者们并不清楚每层的具体人数,因此袁恺文在负责发放六层楼的餐食时发现多次往返一层和六层,效率不高,于是借助第一餐的发放积累经验,与当日志愿者小队统计了每层的人数,大大提高了其它物资的发放效率。
两位同学和志愿者团队的付出也得到了楼里同学们的高度认可。有的寝室在门外写了感谢的话语,配了插图,十分可爱。虽然配送需要时间,餐饮也是随机分配的,但同学们很理解她们,每天都会在宿舍楼的微信群里说“志愿者们辛苦了”,令人感动!
通过参与最基层的志愿者服务,两位党员同学深刻体会到了身处抗疫一线工作者们的艰辛,更加感激和钦佩他们的付出。希望在全校师生的同心聚力下,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期待我们的城市和校园早日恢复往日的喧闹。
张萍是2019级中医翻译硕士研究生。家人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发热门诊工作,自上海疫情伊始,应院方号召以院为家,拼搏在抗疫一线。作为一名抗疫医务工作者家属和入党积极分子,张萍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小区封控后,在居委发出招募志愿者的第一时间,她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希望能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期间,她积极协助小队长帮助老人做抗原,上传抗原阴性照片,带队做核酸,协助分发抗疫物资等。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志愿者服务,她深刻认识到志愿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而是一个人身处社会所应承担的职责。此次志愿活动让张萍深切感受到在疫情之下,大家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决心!期待与同学们疫情过后,携手校园!
孙静是2020级中医翻译硕士研究生。在此次疫情当中,她承担了在学生宿舍区运送盒饭的志愿者工作。孙静的工作地点在22-27幢宿舍楼。每次,她左手一提盒饭,右手一提盒饭,从一楼到六楼,反反复复,上上下下,拎着这么多的盒饭在各个楼层之间穿梭,还要考虑均匀分配不同种类的菜和饭。忙碌一个多小时之后,自己才能吃上饭,她却从来没有一句抱怨。
孙静说:“疫情当下,感谢学校为保障我们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生活而做出的努力,学校分发的每一次物资,组织的每一次核酸检测背后都是老师和同学们的付出,我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想要加入其中。作为一名翻译专业学生,虽然无法像医护工作者一样来到抗疫一线,但是在学校防疫的关键时刻,也可以为同学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辛苦却很快乐。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早日回归校园。”
张晓晨是2021级中医翻译硕士研究生。作为所在小区的第一批志愿者,3月26日,他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小区抗原自测试剂的发放。随后,还参与了分配物资、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等志愿者工作,共计四次。几次工作经历加之与志愿者们的交流,晓晨对原本陌生的小区现在已经摸得很熟了。他对哪一户有独居老人,哪一户是群租,哪一户需要特殊照顾,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志愿者服务十分辛苦,消耗体力,即使是四月的夜晚,穿着大白防护服,也能让人全身湿透。晓晨说这份经历也让他体验到了医护人员的不易,更坚定了要坚持动态清零的决心。
外语教学中心
2022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