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研室——以“OUTPUT”为导向的在线课程建设与实施

发布者:外语教学发布时间:2020-04-13浏览次数:130


研究生英语教研室本学期共有8位教师承担10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疫情之中,教学形式从线下转向线上,在线课程对语言学习有诸多限制,如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指导,无法通过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氛围等。但是,在线课程也有自身无法取代的优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打磨细节,提升语言输出水平,感知语言学习的功用性,可以实现语言学习转向实战的教学目标。

为此,研究生教研室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以“OUTPUT”为导向,加强语言输出训练,以语言输出能力,尤其是翻译、口语、写作三个方面为主要的评估内容,切实促进学生提高自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在线学习,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制作教学资料,录制教学视频,组织现在学习及讨论,设计测试题目,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及测试情况,与学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跨文化交际》、《学术英语》、《研究生英语》及《英汉笔译》四门课程为例: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计以任务为导向(task-based)的教学模式,基于在线作业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实现互动。针对学情特点,每一个章节的教学皆以任务为导向,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包括:技能型(翻译、选词填空)、探究型(案例分析、问答题)、合作型(案例设计)等,让师生双方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突出重点,查漏补缺。截至目前,教师已撰写总结7000多字。作业的设计依据教学的特点,将中医药文化及其对外传播的具体内容与“跨文化交际”学科的普适性理论相联系,话题从“语言的内涵和外延”、“高低语境”等理论到“中西医案例分析”、“中医药跨文化交流案例设计”等实践型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泛文化”与“定文化”、宏观文化与微观文化的结合和统一。从作业情况来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了显著的改善,在作业中形成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将理论运用于专业研究的意识显著增强。同学们也反馈从作业中收获颇丰,对于作业的点评和讲评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学术英语》课程以评价为核心导向,通过强调评价机制来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任务型学习法为教学模型,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项目,并参与讨论。其中,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十组,每个小组由5位同学组成。各小组协作完成各项学习和汇报任务,整理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并讨论课文翻译,分享全班。除此之外还要与老师一起商讨出一份测试卷。每一个学生因此有机会从教师视角进行思考,掌握主动学习的技能。


(图一)小组自学项目展示                       (图二)小组自学内容

教师同时进行评价标准的细化和落实,听说课中学生需要分主题提交音频作业;读写课以写作为抓手,教师与学生商定“写好一篇作文”的评价任务,教师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每一位学生修改2-4稿,深入掌握英文习作的逻辑、文法、篇章结构等内容,对接四、六级考试的作文要求。此外,学生还需要完成一系列非常具体的学习任务,环环相扣,确保线上学习有切实的效果。





《学术英语》课程在疫情最为关键的时期特别注重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需要教师引导。因此,教师组织学生程参与了32日与“雷神山医院”及“金鹰潭医院”直播连线会议,学生直观感受到一线医务工作的艰辛和使命;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了解WHO对中国防疫工作的高度评价,对比中国和西方的防疫方法,对比中医的西医的治疗方案及效果等教学内容,打开全球视野,公正客观地评价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学生衷心感慨,充满正能量。另外,由于课程主讲教师参与了严世芸校长《新冠肺炎中医防治读本》的翻译工作,借此机会,组织本科同学一起学习中医读本,并进行翻译训练,提升专业英语“OUTPUT” (输出能力)。




《研究生英语》课程以小组讨论为核心,重点考察讨论前、中、后的信息采集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授课采用了直播+录播+线上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师以学术论文写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提前设定好评价的内容,同学按要求完成学习资料的搜集和分享,教师则针对学生自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录播点评,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教师总结的优秀作业样本分析直播课,结合教师的录播课,学生完成线上讨论,使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也可以做更多课外的英语文献阅读。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班级人数为87人, 师生一对一的互动受时间的限制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因此更多可能地让学生在和同学的交流讨论中收获和提高英语交流沟通的能力。 教师给学生设置不同学习任务不同的分组方法,比如在收集家乡的中医故事材料的时候是以来自同一省市的同学分组。在针对阅读听说的课内学习会和不同的同学在一个小组,增加同学和不同同学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学生反馈来看,学生觉得这样的小组讨论能让他们更多的思考倾听,用英语提出观点,论述观点。同时,通过小组学习也能照顾到不同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承担难度更高的任务。从一个月的教学效果来看,线上授课的效果也很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学习节奏,查缺补漏。





《英汉互译实践》课程注重采用网络模拟课堂的形式,教师以录播形式将授课内容上传至课程中心,学生自主下载学习。学生通过线上的学习并辅以课后练习与相关网络资源,能保证达到与线下学习同样的效果。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第一,对英汉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有深入的了解并充分内化,从中提炼相应语言技巧并运用于翻译实践。第二,娴熟掌握主要翻译技巧,充分理解,举一反三。第三,将第一与第二条综合内化并运用于英译汉实践,行文过程中充分体现中文表达的简洁与流畅,达到“得其意,忘其形”的水平。第四,将第一与第二条综合内化并运用于汉译英实践,行文过程中充分体现英文的地道度,确保语法正确,用词精当,达到“抽其意,转其形”的水平。第五,能够应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实践;能翻译生活中的基本文体第六,能够鉴赏翻译名家的译品,并学会整理笔记内化,为我所用。从而在离开课堂后也可以自我不断循环学习。基于这五个教学目标,《英汉互译实践》课程教学将内容设定为三大体系: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比体系;翻译实践体系;翻译名家作品鉴赏体系。这三大体系前后相关联,为学生的整个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搭建起循环式平台。


教师上课采用了录屏的形式,避免了只读PPT的尴尬局面,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提高授课效率。由于课程体系设置清晰,评价情况透明,主要采取课后作业监督外加微信群讨论的形式,学生能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提升,作业和测试情况与线下课程无异,甚至更好。学生在线上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很高,体现出高度自觉性和优异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本门课程线上教学最大的收获。